2025-04-24
近日,启迪设计集团原创著作《一座立体园林——启迪设计大厦》新书推鉴会在启迪设计大厦隆重举行。启迪设计集团荣誉董事长、首席总工程师、本书主编戴雅萍,集团总裁张斌等领导及新书全体编委成员出席活动,集团副董事长、总建筑师蔡爽主持活动。
01
新书介绍
启迪设计集团荣誉董事长、首席总工程师、本书主编戴雅萍对《一座立体园林 启迪设计大厦》专著的出版表示祝贺。启迪设计大厦自投用以来,凭借其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人文工作环境与绿色生态低碳结合的营造方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至2024年底已获得国内外奖项19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等多项认证,并被推荐纳入国家“十四五”高品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数据库。大楼是公司多年来技术创新成果体现的典范代表,也是集投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五位一体”的全新工程实践。
2023年公司搬入新大楼后开始组织本书编写工作,本书编写汇聚了15个专业、29名参编人员,历时16个月完成,堪称一项系统的、比较复杂的创新工程。全书共分为三篇、十章,对启迪设计大厦项目的“创意设计、技术成就、数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本书是多达15个专业的技术创新集成的系统化协同一体,对项目如何实现从建设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科学高效减碳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出和发展高品质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智慧一体化系列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方法和路径有着丰富生动且全面的阐述。
她表示,作为一名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师,能够设计并成功建造一座出自自己的创意、经各专业反复斟酌优化的设计作品,无疑是莫大的幸运。更幸运的是这本项目专著还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多位院士大师给予该书高度赞誉。这离不开每一位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同仁,也希望这本凝聚了编写团队创作、创新、思想、经验、教训、体会的专著能给更多的人以借鉴、以启迪。
全体参编人员合影
02
领导致辞
启迪设计集团总裁张斌在致辞中表示,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集团在原创设计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当前建筑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启迪设计大厦项目实现了多个突破,不仅将地域文化完美融入现代建筑;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成本优化,同时自主研发了智慧运维平台。他指出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总结,更在于展示了设计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希望全体员工认真阅读和学习本书内容,在各自专业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将启迪设计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到新高度。
启迪设计集团副董事长蔡爽表示,启迪设计大厦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用智慧语言写就的绿色宣言。而《一座立体园林 启迪设计大厦》不仅是一本关于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专著,更是一部凝聚了启迪设计人的智慧与心血的匠心之作,是我们对建筑未来的深刻思考与实践总结。
03
新书亮相
在全体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新书主编戴雅萍与总裁张斌共同为《一座立体园林——启迪设计大厦》揭布。
红色幕布缓缓揭开,露出装帧精美的专著,这部凝聚着启迪设计人智慧结晶的著作正式面世,标志着集团在技术创新和学术专著方面迈上新台阶。
04
编委代表分享
此次新书推鉴会,特别邀请本书各章编委代表登台分享创作历程与出书感想,讲述他们在创作过程的点滴故事和艰辛感受。
第一章编委代表:张筠之
作为参编者之一,我非常的自豪与感激。这是我参与的第三部本公司的著作,第一部是公司70周年作品集,第二部是《合一的建筑》,到此次参与《一座立体园林——启迪设计大厦》的编写。前两本是作品集类型的,偏重的是可读性和普适性。而这部作品不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更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可以说既有太平洋的宽度,又有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
能做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主编戴董和蔡董专业和严格把控。 从制定时间节点到各个篇章的分析研究和遣词造句,每处细节反复打磨,精准校对,各专业都历经十余次修订,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书籍必须经得起时间与专业的双重考验。
这段编书历程是将过去五年参与新大楼项目的碎片化经验,在系统化梳理中形成了完整的方法论。技术书籍的本质是知识服务,每一个公式推导的背后都需要有案例来作为支撑,每一段理论阐述都尽可能要转化为可操作的指南。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让我们最终交付的是一部兼具工具书实用性与学术著作深度的作品。
此刻翻阅这本精美的书籍,我看到的是凝聚了大家数百个日夜的智慧、心血与突破。也期待未来能与大家一起,继续书写出能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留下的坚实脚印的好作品。
第四章编委代表:石坤
这一年多来,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一位“光的翻译者”——在建筑的骨骼间游走,将电流、光谱、光影,翻译成可阅读的诗行。将无形的光编织成可触摸的空间叙事。
在混凝土的韵律间解读空间密码,
将电流的脉冲译作光的平仄,
让每一处阴影都成为诗句的留白。
这一年多的会议交流,讨论,碰撞
是最精密的协作,也是最浪漫的争执:
建筑团队的结构图是我们共同的诗稿,
幕墙玻璃的透光率是反复推敲的韵脚,
景观设计师笔下的绿意,
需要我们用光为它押上最恰当的韵。
那些深夜的调试,会议桌上的交流,竣工验收前最后一刻的参数修正, 最终呈现了我们启迪设计大厦的完美,也沉淀了我们这本书的厚度。
我们让全专业,全时段的设计完美亮相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央景观河轴线上,又让这些设计的巧思,节能的运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和手法,都被装订成册。翻阅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我们团队的心血,更是一种设计态度的传承。
克制之美:用最少的光,表达最深的意境
融合之智:让技术与艺术在空间中达成和解
在地之韵:使现代光影与苏州园林美学对话
此刻翻阅这本作品集,看到中央河景观轴线上,这座会"呼吸"的建筑在夜色中舒展——简约的光语言诉说深厚的在地文化,克制的光运用承载可持续的设计哲学。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跨界协作的华章。
谨以这本《一座立体园林 启迪设计大厦》,致敬我们启迪所有的设计师和一起协作的伙伴们。愿我们的设计如苏州园林里的花窗光影一一既定格瞬间,又穿越时光,成为一道永恒。
第六章编委代表:吴卫平
接到编写任务是2023年12月份,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能有机会参与写一本有这么重要意义的书,非常庆幸;庆幸之余也有些困惑,对于高层办公建筑的机电给排水专业,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出彩好写作的地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业内形成了比较成熟系统形式。还是要倾其所有,写出点干货,于是秉承着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机会的方法,寻找写作突破口,在配合现场施工,局部小系统的方案选择,设备、材料的选用,以及后期的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展开书写。
到了2024年4月首次提交统稿审核的时候,经过各位专家的点拨,对每句话进行斟酌,对每处图片和表格进行完善修改,内容上也填补了一些常见难点的解决方案,以及新工艺,使得本章节更加有可读性。通过本次的书写历练,真的收获挺多,也感受到每位同事做事的认真态度,让我非常钦佩,努力向大家学习看齐。
最后本书的顺利出版,让我感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同时越写才越觉得自己无知,可写的内容远比想象中广阔;虽然自己尽力了,还是有些遗憾,这些遗憾会成为自己未来精益求精的动力。
第七章编委代表:唐海兵
接到启迪设计大厦幕墙设计的时候早在2019年,但直到遇到戴董召集各专业开出书碰头会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大的压力。戴董问以什么格式作为出书的方向时,我脑海里竟然会冒出来小说、传记、散文等文学格式,其实我最拿手的还是散文,散而不成文。对于出书我是真的一点不懂,一点概念都没有。记得有一次,戴董和蔡董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跟各个专业过初步的内容,自己要全部读出来,这才发现自己写的文字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一点逻辑性,读到最后一身冷汗.
出书比写论文要难太多了,每个专业的数据要相互印证,每个章节的逻辑要连贯通畅,句子要通顺,每个名词称谓要一致,不能采用第一人称等等。
好在经过一年的不断修改调整,不断努力,终于成功出版。在此,我对集团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各位同仁的精诚合作和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圆了我出版人生第一本书的梦想。
第八章编委代表:严怀达
作为本书第八章“数字化建设及应用”的编写负责人,回顾这一篇章的创作历程,我深感荣幸与责任并存。这不仅是一次对数字化技术实践的系统梳理,更是一场对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思考。历数编书的感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数字化技术在工程建设应用中的梳理重构。从项目实践到编写总结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数字化技术从理念落地为实际生产力,中间很多的美好期望。从成果再反思依然是为项目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BIM技术、3D扫描、AR技术、智慧工地等等技术应用。进一步对这些应用内容的梳理并非简单的堆砌,更需要从庞杂的实践细节中提炼共性逻辑,既为新项目提供经验总结,也为了能保证编写的专业性和可读性,希望最终能做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二是同工程建设一样,团队协作是成稿的关键。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多专业协同经验,映射到编撰过程中,是建筑、结构、机电、景观、幕墙等所有专业的反复磨合。章节内部各小节间数字化专项涉及项目全过程,从前期大家分头写,收集资料,汇总分析,到重构重写,优化调整,最终定稿,各专业各参与都参与进来,得到很多的支持和帮帮助。借此机会也向大家表示感谢。
三是是对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逻辑的重新认知。从设计阶段的模型建构,到施工阶段的虚实联动,再到运维阶段的数字孪生,技术始终服务于“人本”需求,是从“建造建筑”到“培育建筑”的思维转变。此外不管是BIM的二次开发开发,还是运维平台的开发,也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打破技术壁垒的核心,是从“应用者”向“创造者”跨越。
展望未来,数字化技术将持续重塑建筑行业的面貌。本书的编写让我更加坚信,唯有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变革,以前瞻视角探索跨界融合,才能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也希望我们的实践与思考,能为同行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迪。
第九章编委代表:王笑颜
很荣幸参与《启迪设计大厦》一书的编写工作。我主要负责了第六章电气篇的撰写,并参与了第九章智慧化建设及应用部分的编写。
在总部大楼的建设过程中,我作为电气工种参与了设计工作,同时还作为开发经理,全程参与了启元云智平台从无到有、再到在总部大楼的部署以及运维后评估的全过程。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大家一起经历了许多挑战,有痛苦也有欢乐,掉过坑,也爬过克服技术难关的山。参编本书,对每一位参编者来说都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能够将这几年工作中的遗憾和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与同事们一起把散落在时间和记忆角落里的知识和心得碎片整理升华成一个系统性的成果。
写作过程是一个多专业协同的过程,同时我还承担了其他篇章的统稿工作,这无意中很好地拓展了我的专业认知边界,也是我个人在这次编写中的一个重要收获。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为集团留下一点技术积累,也希望它能为业界同仁们提供一些借鉴。最后,特别感谢戴董、蔡董等集团领导在编写过程中无比耐心的指导,感谢同事们在精神上和行动上的无条件支持。
05
赠书仪式
为了感谢全体参编人员的辛勤付出,戴雅萍主编向参编人员赠送了特别制作的签名版新书。这些新书内页有全体编委亲笔签名,极具纪念价值。编委们依次上台接受赠书,接受这份特别的礼物,见证这颗共同的智慧结晶。
06
新书抽奖
在激动人心的新书抽奖环节,戴雅萍主编抽取两名幸运员工,向他们赠与全体编委签名的新书。
同时,由新书编委们轮流抽取100位幸运员工,赠送新书。新书抽奖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抽中新书的获奖者表示:"今天幸运获得的这本逾75万字的厚重新书,是我们启迪设计精神的象征,一定要好好珍藏。"
07
现场签名
《一座立体园林——启迪设计大厦》的出版,不仅记录了一座绿色建筑的诞生历程,更展现了启迪设计集团在新时代的创新追求。这部专著必将成为中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